English

“文学术语”的理论总结

2000-10-11 来源:中华读书报 □艾松 我有话说

文学作为一个“老、大”学科,形成了诸多专门领域,积累了浩繁的专门用语,是为“文学术语”,它们构建了文学的学科大厦,成为文学研究的知识亮点。作为研究者和爱好者,对于这些文学术语是又喜爱,又烦恼,喜爱的是它们是文学大厦的基石,掌握了它们意味着自己在文学的殿堂中已然登堂入室,烦恼的是,这些文学术语可谓繁若群星,难以尽收己囊,每当遇到研究或阅读中难以全面掌握的文学术语,翻开文学知识方面的辞典,总有寻隐者不遇的情况。因此,当我们面对这本十六开本、八百六十二页、包罗中外古今各类文学名词术语的《世界文学术语大辞典》(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版)时,恰似一个总在街头小卖部买东西的顾客走入了现代化的“超市”,心中难捺狂喜。

本着“中外古今并蓄,源流支派兼容”的编辑方针,该辞典的编纂者们在两千多种古今中外参考书籍中爬梳整理,精心选择,搜集了中外古今、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学名词术语六千七百余条,举凡“文学理论、文学批评、文学史、文学思潮和流派、文学风格和技巧、文学样式和体裁”等方面均广泛涉及,其涉及范围之广,收取词条之多在同类辞典之中均独领风骚。例如,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大类里,我们既能找到“七月社”、“晨光社”、“九叶派”、“绿波社”等现代文学领域内众多文艺团体的词条,也可以找到“京派与海派之争”、“暴露与讽刺问题的论争”、“两个口号的论争”、“鲁迅风杂文论争”等文学思想论争的内容,再比如“教授小说”、“甲寅派”、“家史”、“村史”、“厂史”等等这些信手拈来的现代文学史中的术语词条,就象海中的珍珠那样散落于辞典之海里,读者读到时总能感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,而辞典中将前八届全国短篇小说评奖、前四届全国中篇小说评奖、前四届全国报告文学评奖、前二届全国新诗评奖、前四次全国文代会等作为文学史的词条收录,读者能够集中了解新时期文学繁荣勃兴的历史,这既体现了大辞典收录内容之广博,又在某种程度上并赋予了它“历史”的品格,对于丰富读者的知识,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某一文学领域提供了便利,这充分体现了该辞典并不是唯“全”以求,而是有其内在追求,即为读者研究、学习提供最大可能的便利。

这一追求既体现在它选择术语词条方面,也体现在它对词条的解释方面,例如,该辞典在解释词条时非常注意以下几个方面:一是稳定性,它既强调收入中外的文学新名词、新术语,如“耗散结构论”等,但主要以流传较广,有文献例证者为限,以保证辞典的稳定性;二是客观性,这主要针对许多文学术语多有模糊多变、宽泛多义的特点,在对这些术语解释时,注意从历史演变过程的“纵向”和不同地域、流派、人物的不同说法的“横向”两方面进行全面阐述,对于从其他学科转借来的术语,则对原学科中的本义和在文学领域的引申、转借义一并列出,以确保辞典释义的客观性;三是典型性,即对重要的、典型的文学术语都加以充分的举例说明,如“写景散文”条在充分解释了写景散文的特征后,以朱自清的《荷塘月色》、碧野的《天山景物记》为典型事例加以说明,帮助读者理解、体会。

《世界文学术语大辞典》在编排上也独具匠心。大学中文系的文学课程设置一般都分文艺理论、现当代文学、古典文学、外国文学几大类,外国文学往往又分为欧美文学、俄苏、东欧文学、亚非文学等,而《世界文学术语大辞典》也将所有的术语分为通用文学术语编、中国现代文学编、中国古代文学编、欧美文学编、东欧和亚非拉文学编五大部分,每一大部分内又以汉语拼音为序,这种编排方法既符合文学的学科特点,对于曾学习过中文系课程的读者来说,也平添了几分熟悉的感觉。

《世界文学术语大辞典》的主编之一陈慧教授在一九八五年曾编写过《西方现代派文学简论》,启迪、帮助了一代文学学子,十五年后,《世界文学术语大辞典》的出版也必将对更多的文学研究者、学习者、爱好者提供更大的帮助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